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分析关于不锈钢浉河精密零件加工过程中避免哪些气孔产生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顺发2468 发表时间:2025-05-28
  ​在不锈钢精密零件加工(如焊接、铸造、热处理等)过程中,气孔是常见缺陷之一,可能导致零件强度下降、密封性失效或表面质量恶化。以下是不同加工环节中需避免的气孔类型、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:
分析关于不锈钢浉河精密零件加工过程中避免哪些气孔产生?的图片
一、焊接过程中的气孔
不锈钢焊接(如 TIG、MIG、激光焊)中最易产生氢气孔、氮气孔、CO 气孔,具体成因及预防措施如下:
1. 氢气孔
特征:气孔呈表面密集分布的细小白点,或内部呈喇叭口状,内壁光滑。
成因:
工件表面油污、水分(H₂O 分解出 H)或焊丝含氢量过高。
保护气体(如氩气)纯度不足(含水分),或气流不稳定导致空气侵入。
焊接速度过快,熔池凝固时氢气未充分逸出。
预防措施:
焊前清理: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工件表面油污,砂纸打磨氧化膜至金属光泽(尤其是焊缝两侧 20mm 范围)。
控制气源:使用纯度≥99.99% 的氩气,焊枪喷嘴直径适当加大(如 12~14mm),气体流量 8~15L/min,确保保护气罩住熔池。
烘干材料:焊条、焊剂需按标准烘干(如 E308 焊条 150℃烘干 1 小时),避免吸潮。
降低氢源:避免使用含锌、镉的清洗剂,减少母材表面镀锌层等含氢物质。
2. 氮气孔
特征:气孔多位于焊缝表面,呈蜂窝状,颜色较暗(N₂与不锈钢反应生成氮化铬)。
成因:
保护气体中混入空气(N₂占 78%),或保护气流量不足导致氮气侵入熔池。
采用氧化性气体(如 CO₂)焊接时,CO₂分解产生 N₂。
预防措施:
确保氩气纯度,避免焊枪角度过大(与工件夹角≤90°)导致保护气 “吹散”。
焊接不锈钢时避免使用纯 CO₂气体,可采用 Ar+(1%~3%) O₂的混合气体,减少氮气吸入。
焊道设计避免过于狭窄(如坡口角度≥60°),延长熔池存在时间,利于氮气逸出。
3. CO 气孔
特征:气孔沿焊缝结晶方向分布,呈条虫状,内壁较粗糙。
成因:
母材或焊丝中含碳量较高(如 304L 不锈钢碳含量≤0.03%,而 304 碳含量≤0.08%),焊接时 C 与氧化合生成 CO。
熔池温度过高,CO 气体未及时逸出(如激光焊热输入集中时易出现)。
预防措施:
选择低碳或超低碳焊丝(如 ER308L、ER316L),降低碳含量。
采用小电流、高焊速的 “快速焊” 工艺,缩短熔池高温停留时间,减少 CO 生成。
焊前预热(如厚板焊接预热至 100~150℃),但需避免过热导致晶粒粗大。
二、铸造过程中的气孔
不锈钢精密铸造(如失蜡铸造)中易产生侵入性气孔、析出性气孔、反应性气孔,需从模具、合金液、工艺三方面控制:
1. 侵入性气孔
特征:气孔较大,呈梨形或圆形,位于铸件表面或近表面,内壁有渣质。
成因:
型壳(如硅溶胶型壳)透气性差,金属液充型时型腔气体(空气、脱模剂挥发气)无法排出。
浇铸速度过快,金属液紊流卷气。
预防措施:
优化型壳设计:增加排气孔(直径 1~3mm,间距 50~100mm),或在型腔顶部设置出气冒口。
控制浇铸工艺:采用低速充型(如浇铸速度≤0.5m/s),避免金属液飞溅;倾斜浇铸(角度 15°~30°),利用重力辅助排气。
模具预处理:型壳需充分焙烧(如 1200℃焙烧 2 小时),去除残留有机物和水分。
2. 析出性气孔
特征:气孔细小,分布均匀,呈针状或团状,常见于厚壁铸件。
成因:
熔炼时合金液吸收气体(如 O₂、N₂),冷却过程中溶解度下降而析出。
不锈钢液含气量高(如电弧炉熔炼时空气卷入)。
预防措施:
精炼除气:熔炼时加入脱氧剂(如硅钙、铝),或采用真空熔炼(真空度≤10Pa),降低气体溶解度。
控制熔炼温度:避免不锈钢液过热(如 316L 钢液温度控制在 1580~1620℃),减少气体吸入。
快速浇铸:钢液出炉后尽快浇铸(停留时间≤30 分钟),避免静置过程中气体重新析出。
3. 反应性气孔
特征:气孔与夹杂物伴生,如 Al₂O₃、SiO₂周围形成气孔,形状不规则。
成因:
金属液与型壳材料发生化学反应(如不锈钢中的 Cr 与型壳中的 SiO₂反应生成 CO)。
脱模剂(如含硫、氯的有机物)与金属液反应产生气体。
预防措施:
选用惰性型壳材料:如使用刚玉(Al₂O₃)或氧化钇(Y₂O₃)型壳,避免使用石英砂(SiO₂)与不锈钢直接接触。
无硫脱模剂:采用石墨水基脱模剂,避免含硫、氯成分(如硬脂酸锌)。
表面改性:对型壳内表面涂覆 ZrO₂涂层,隔离金属液与型壳的化学反应。
三、热处理过程中的气孔
不锈钢零件(如固溶处理、退火)加热时可能因氧化脱碳、氢脆产生气孔或微裂纹:
1. 氧化气孔
特征:表面形成蜂窝状小孔,伴随氧化皮增厚,常见于空气炉加热。
成因:
加热时工件与空气中的 O₂反应生成 Cr₂O₃,若氧化皮破裂,内部金属继续氧化产生气体。
预防措施:
采用真空炉(真空度≤10⁻²Pa)或可控气氛炉(如 N₂+5% H₂混合气),避免工件直接接触氧气。
工件表面涂覆防氧化涂料(如硼硅酸盐玻璃涂层),隔离氧化介质。
2. 氢致气孔(氢脆)
特征:零件内部出现微裂纹或针状气孔,尤其在应力集中区域(如孔边、螺纹)。
成因:
热处理前零件表面残留酸洗液(如 HNO₃-HF 混合液)中的氢原子渗入基体,加热时聚集形成 H₂气体。
预防措施:
酸洗后进行去氢处理(如 150~200℃保温 2~4 小时),使氢原子扩散逸出。
避免在酸洗后直接进行高温回火,防止氢原子快速聚集。
四、其他加工环节的气孔控制
1. 激光切割 / 打孔
问题:切割面出现气孔,边缘粗糙。
原因:辅助气体(O₂、N₂)纯度不足,或气压不稳定导致熔融金属飞溅卷入气体。
解决:使用纯度≥99.99% 的氮气,气压控制在 0.5~1.0MPa,确保熔渣及时吹除。
2. 电火花加工(EDM)
问题:加工表面出现微小气孔,影响粗糙度。
原因:工作液(煤油)分解产生碳氢化合物气体,放电时卷入加工区域。
解决:定期更换工作液,保持循环过滤系统通畅,降低气体含量。
总结:不锈钢精密零件气孔控制核心原则
源头控制:
严格管控原材料(母材、焊丝、铸造型壳)的气体含量和清洁度。
避免使用含氢、硫、氯的清洗剂、脱模剂或焊接材料。
工艺优化:
焊接时采用低氢工艺(如 TIG 焊比 MIG 焊更易控制保护气),铸造时强化排气设计。
热处理优先选择真空或保护气氛,减少氧化反应。
设备维护:
定期检查气体管路密封性,确保保护气纯度和流量稳定。
清理熔炼炉、热处理炉内的氧化物残渣,避免污染工件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减少不锈钢精密零件加工各环节的气孔缺陷,提升零件的精度、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。

分析关于不锈钢浉河精密零件加工过程中避免哪些气孔产生?

联系方式

  • 电 话:0769-22905373
  • 联系人:139 2291 8500/詹先生
  • 邮 箱:dgxiangying@163.com
  • 网 址:szshhdkj.com
  • 地 址:东莞市东城区牛山外经工业园伟兴路4号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手机二维码

微信二维码

Copyright @ 顺发2468 访问量:
【BMAP】 【GMAP】 技术支持:【东莞网站建设】 【后台管理】
张家口毕节临夏谯城宝塔兴仁
YY彩票 - 安全购彩 U9彩票799cc-u9彩票799绿色-绿色U9彩票旧版 盛源彩票sy8888 - 首页 乐发vll500 - 欢迎您 新华彩票 - 首页 创世红海·(中国区)有限公司官网 彩运 - 首页 ys99永盛彩票 - 首页 创世红海-追求健康,你我一起成长 金彩汇-用户注册